建设概况
当前位置是: 网站主页 -- 智慧校园 -- 建设概况 -- 正文

2014-2015年度湖北大学信息化发展概况

发布日期:2016-05-30   点击量: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湖北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全国首批接入中国教育与科研信息网的108所高校之一。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围绕“十二五”建设目标,学校信息化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需求为先,应用驱动”的方针,积极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有关要求,促使信息化工作稳步发展。

一、理念先导,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模式。

1、理念先导,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教育信息化正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高校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学校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我校数字校园建设已见成效,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日臻完善,信息化发展已迈向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

2、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管理机构和机制。

信息化建设属“一把手工程”,领导者意识必须先行,思想意识到位,才更有利于高屋建瓴,实现统筹规划。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校园信息化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校领导不断更新理念,引导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学校于2015年4月成立了负责统筹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将原仅有的技术支持和网络服务的直属单位升格为兼有管理职能的处室,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地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充实了“湖北大学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明确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流程和体系。

二、科技依托,管理保障,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迈近。

2014到2015年,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初见成效,一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规划,促进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应用支撑体系,不断提升校园信息化应用水平;圆满完成学校“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为学校未来“十三五”的建设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持续投入,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学校逐年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投入,校园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基础网络环境稳健,无线网络覆盖校园主要公共区域,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更加配套、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先进。

(1)校园网出口带宽现状:电信1G出口带宽、教育网万兆出口带宽,IPV6 1G出口带宽。目前多链路出口带宽基本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

(2)全校信息点总量约2.5万个。有线网络100%覆盖。多校区通过光缆与本部校区互联互通,实现电子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硬件建设逐步完善。

(3)推进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2014年—2015年,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对网络核心层设备及重要汇聚层设备进行扁平化改造,形成双核心双汇聚,增强网络稳定性;进行基于BRAS认证升级改造,实现有线和无线一体化认证;逐步完成老楼宇综合结构化布线和超期服役设备更换。通过对网络核心及其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和建设,网络结构进一步优化,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全校网络采用DHCP+Portal、IP Source Guard认证方式,截止2015年4月,共有认证账号67868个, 日均同时在线人数近万人,每日最高登录人次约15000。

(4) 学校着手构建校园无线网络,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解决师生日益增强的校园无线网络需求,通过营造安全、稳定、便捷的网络环境,更好的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促进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

2015年建设无线AP 1300余个,完成办公区、教学区、室外公共区域、图书馆、院系、校医院、食堂等区域无线网覆盖。

(5)学校构建了IPV4/IPV6双栈式校园网。IPv6校园网采用与IPv4校园网“独立路由,共享交换”的建设思路,配置专用IPv6路由器,与IPv4校园网共用汇聚层交换机,实现接入层的双栈连接,使IPv6网真正实现可控、可管、可运营,不断提高IPv6网的使用价值。

2、逐步建立校园信息化应用支撑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1)职能部门应用系统建设

教育管理体系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学校各级各类管理系统得以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助推学校各单位管理与服务工作。校内各应用系统建设较为完备,建有教务、学工、研究生、财务等各类应用系统(含软件平台、应用服务等)四十余个,各职能部门几乎都建有应用管理系统。随着校园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学校将逐步加强各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2)共享数据中心

从建立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入手,逐步实现基础数据(跨系统)共享,逐步建成功能全面、开放互通的高水平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学校数据中心已初具规模,并为信息门户、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数字迎新、报到注册、学籍管理、学费缴纳、宿舍管理、学生宿舍门禁系统、图书借阅、医疗管理等多种应用提供数据信息服务。

(3)统一信息门户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学校按照“应用关联、数据共享”的建设方针,完成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平台项目。门户平台既是学校部门形象展示的平台,同时也是实现校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途径。平台已实现功能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关键业务系统功能集成、学校主要站点信息收集、集中展示等。

目前已完成校内办公系统(OA)、研究生系统、财务综合查询系统、认证平台、图书管理系统、校园卡查询系统、上网计费系统、邮件系统等十余个系统单点登录集成;建设完成了“我的首页”、“校内信息”和“综合查询”、“校情报表”等 8大版块;在首页上进行了主要应用系统的功能抽取与集成,以及校内外新闻网站常用链接及信息集成展示;利用数据中心中各类基础数据,实现快捷的数据综合查询功能;并正在逐步完善相关功能,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一表式”服务。

(4)校园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

结合中央财政项目,利用虚拟化技术,学校构建了校园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并对校内已有各类应用平台进行了整合。当前平台上运行有办公自动化系统、统一信息门户、财务综合查询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上网计费认证系统等20多个应用系统。

 (5)校园“一卡通”

为了向广大师生提供更好更便捷的缴费方式,校园“一卡通”2015年引入支付宝充值和校内小额支付功能,进一步减少校内规费现金交易,在减少排队、提高效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6)掌上校园APP

结合无线网建设,学校推出掌上校园APP应用,推进基于无线网络的智慧校园建设。让师生在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基础上,针对各种智能终端开发应用系统和网络服务,使用户

能够通过最便捷的途径快速获取信息。目前,掌上校园APP已集成了“一卡通”中相关功能,下一步还将陆续进行信息公告、办公通知阅览、课程查询、公文查阅、个人财务查询、图书借阅等功能操作集成。  

3、整合信息资源,提升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1)在资源建设方面

资源建设方面,学校构建了课程中心平台、校园综合视频网,提供包括公开课、纪录片、讲座、综艺、电影等在内的丰富视频资源,并引进支持IPV6的校园网络视频PPTV。

学校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图书总量250.1万册(数据截至2015年2月),拥有各类数据库32个(包括购买、共建和自建数据库),数据存储容量28TB。学校统一提供的非视频类数字教学资源总量54500GB,学校统一提供的视频类数字教学资源总量42100小时。通过学校建设的VPN虚拟专用网,校外教职工和新校区师生也可以通过公网方便的访问校内电子图书、ftp及其他电子资源,充分利用校内现有资源。

(2)在模式创新方面

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2014年5月学校加入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和湖北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积极探索互动式授课等模式,引导多样化教育教学模式的产生。

推进学校现有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和在线开放共享。建立课程遴选机制,遴选一批学校优质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通识教育课程、公共选修课,进行基于MOOCs模式探索的课程资源建设,逐步构建学校网络互动学习平台和重要教学资源。目前,学校直播课堂已与“教师联盟”联通,学生可通过直播教室学习联盟内共享课程,并计入学分。同时学校也在“教师联盟”开放了两门共享课程。

学校还对教务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并建设了课程中心展示平台,平台包含全校近3000门课程的基本概况、教学大纲、课程网站;各级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的信息及网站;各级教学名师简介;各专业简介及培养方案;校外优质课程资源链接等内容。

4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学校从组织管理、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学校信息化建设体系,已形成较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与技术服务体系。各单位设信息化建设负责人,职能部门和院系设信息化建设联络员,在办公区和教学区巩固分级管理模式。

三、后期工作设想

1、进一步建立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进一步从管理体系、立项与管理、规范与标准、资源共享等方面作出约定,建立和完善湖北大学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体系。“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逐步实现校内已建或在建项目数据互通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为学校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加科学有力的数据支持。

2、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相关技术,利用数据中心共享基础数据,形成各类组合查询数据或展示表类,为学校领导决策和部门科学管理提供服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偏好、学习进度等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学习定制服务;通过对教师访问各类系统或使用互动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为教师推送其最关注的个性化服务内容。

3、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变革教育思想理念,积极探索互动式授课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有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形成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教学应用,助推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建设完善学校网络互动学习平台和课程资源,引导多样化教育教学模式的产生,并使之逐步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补充。

4、加强培养,重视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信息化教师队伍,要使在职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执教能力;二是信息化管理队伍,要使各类管理人员具备与工作职能相关的信息管理技术,提高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三是信息化理论研究队伍,要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总结、研究、探索,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指导;四是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要使在岗的技术人员能够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服务电话:027-88662649

网络维护QQ群:40693023

办公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教6教学楼三楼

微门户

官方微博

湖大APP